借鏡日本料理店,思考台灣林業的未來

    最近,台北的「山花」、桃園的「都鮨」等,正宗日本料理店開始引進「日本產檜木間伐材」的無垢箸款待消費者。由於這些店家的心意,讓我們消費者重新省思所謂的「保護森林」觀,甚至要面對「台灣產檜木間伐材」究竟如何活用的問題。
桃園,都鮨的食膳
    在此所謂「間伐」乃相對於「皆伐」而言,就如同在農田裡必須適當「間苗」才能養育農作物一般,「間伐」是指人造林中定期間隔伐樹的林業經營的重要概念。「間伐」而獲得的木材,因為屬於林業上持續產生的副資源,所以只要能善加活用,不但可促成林業資源的產業鏈,並幫助活化人造林的資源環境。
    然而,相對於日本,台灣住宅用途的木材供需量並不大,所以如何恢復已消失的台灣林業市場,才是關鍵。
台灣的森林面積約二一萬公頃,其中「人造林」面積占了廿%。因此,近幾年林業當局推動「間伐材」利用的諸政策,例如,近日屏東林區管理處委託屏科大舉辦了木材創作競賽。該活動以林管處提供的「台灣產檜木間伐材」作為材料,讓競賽者創作椀、筷子、湯匙等餐具,期以提高間伐材的應用。
間伐的原理
資料提供: 聯安國際有限公司
    但是,在此同時需要思考的是,目前因應「保護森林」觀念及垃圾處理問題,環保署公告規定政府公部門、學校內餐廳僅可提供可重複使用的餐具,而一般餐廳也由於如此考量,結果多採用美耐皿餐具。現今,為推廣「台灣產檜木間伐材」較大規模的應用並構築產業鏈,確實需要重新摸索木製餐具流通的可能性。
    與其說,日本社會早已構築「日本產檜木間伐材」的產業鏈,倒不如說,借鏡如上述日本料理店的實踐,台灣的林業界也可以恢復健全的產業鏈。若基於「保護森林」觀念而不能在人造林中砍伐樹木,豈不是與不能在農地上採收農作物一般?需要理解的是「活用間伐材才能保護森林」這個觀點。我們要冷靜思索的是,同樣面對植物,人們對於農業能夠理解「間苗」而採收之必要,對於養育森林上,是否自然也有「間伐」之必要?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